《德孝中华周刊》新疆乌鲁木齐讯(通讯员 马旭东)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最新通报,8月16日0时至24时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(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)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,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,……”广播里传来最新的疫情通报,值班志愿者又远远瞧见小刘拿着一摞材料出发了。
此时,距新疆乌鲁木齐疫情发生已经31天,小区封闭30天。阳光透过楼宇的缝隙,照在新修剪的绿地上,早餐的香味次第从各家的窗户飘出,多浇的水从花盆下滴滴答答的落下,一切是那么宁静、安详!平静的背后,是我们包户干部挥洒的汗珠、干涩的嘴唇、奔跑的脚步、日渐消瘦的身板……让我们记住他,记住他的名字,记住他的事。
全天候满足居民日常需求
疫情期间,所有居民被要求居家。肉菜蛋奶、油盐酱醋、米面水果这些必需品,慢性病药、疹子痘药这些救急药品,洗衣粉肥皂、牙膏纸巾这些日常用品,都的通过包户干部联系,组织志愿者按照无接触的要求,送到每一家每一户的门口。为了充分保障大家的基本需求,又能适当减轻志愿者劳动强度,小刘提出了2-3天统计、配送的临时安排,利用居民微信群,采取小插件填报的方式收集采购需求信息。经过一两个配送周期,大部分居民的需求得到了满足,采购配送井然有序。遇到有些居民忘记在统一时间登记,又急需,看到微信群里的留言,小刘总是在最短的时间,把物品配送到家。有人说,“不管了吧,马上就下次收集需求了,让他坚持坚持。”小刘说,“满足居民住户的需求,这是我份内工作,哪分这会那会,有需要,咱就要干啊!”
于是,夜晚沙沙的树叶看到,工作到凌晨2、3点,小刘早上7点就排队为居民购买集中投放的肉类。清晨渐弱的星星看到,小刘奔忙了一宿带居民家的孩子看病,早上6点回来,又站到了岗位上!
为了满足居民日常需求,我们的保户干部,没有白天黑夜,恨不能把自己掰成几瓣干。孩子们说,他们是动画片里的超人吗?不吃不喝,什么时候都能出现!
认真组织志愿服务队伍
21号楼有7个单元,20号有1个单元,一共8个单元,都是小刘的包户。楼前的安全值班要做好,还要及时了解需求,更要监督住户不出门,包户干部一个人着实忙不过来,他就发动了日常比较热心公益,邻里善助的几位居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。为了保障志愿者的安全,争取防护服、手套、消毒液、垃圾袋、测温枪,配备袖标、排值班表……,又是一阵忙乎。
“发菜的时候,你们距离远一些,注意防护!”“把居家隔离的垃圾装到黄色袋子里,单独放,我来送!”“让住户们开门取东西的时都把口罩带好!”“每一家都说到啊,那个消毒片不能吃!把方法讲清楚,我在群里再发一遍!”“你们先回吧,我在!”……很多天以后,我们交流多了,才知道,小刘20多岁,没有结婚,女朋友也没有。有人说,“一个大男孩,能心细到这个程度,真是我们居民自家的娃!”
夜幕下攒起来的帐篷
21号楼前的绿地中间有座凉亭,平常是居民们纳凉聊天、打牌下棋,休闲的好去处。疫情的原因,一时看不见昔日孩子们在里面唱歌跳舞、追跑嬉戏的身影,显得空空荡荡。前些天傍晚,亭子里出现了几个忙碌的身影。“小刘说他要晚上住在外面值班!”“这咋睡啊?不会就找个睡袋,在草坪上过夜?”“那不把人睡坏啊!”
“他太忙了,我们帮他搭个帐篷吧!”“好!”志愿者吴家大哥去地下室翻出了帐篷,志愿者魏家姐姐捐出了充气垫,志愿者韩家姐姐送来了打包整齐的行军被褥,帐篷的组件很快凑齐了。立秋之后,天黑得早,夜色下,几个值班的志愿者,有的远远地打着手机灯,有的弯腰组合零部件,有的鼓起腮帮子吹气,不一会,大家七手八脚搭的“百家帐篷”立在了凉亭中央。“我们的包户干部,晚上有个歇脚的地方啦!”小小帐篷,凝聚起小区居民对包户干部深深的感谢!
故事都不大,但还有很多很多,堆积到一起,就是包户干部带领我们小区居民战胜疫情的决心、力量!让我们记住这个自家娃的名字——刘津诵!